为促进交通信息、智能交通、道路工程、岩土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相关学科的前沿技术研讨和学术合作,推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9月15日下午,由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中俄交通基础设施前沿学术研讨会”在北工大城建楼举行。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莫斯科大学等交通领域教授、青年师生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交通信息与控制研究所翁剑成教授主持。

在研讨会开始前,中俄双方就学生长短期交流项目、师生互访、学术交流、联合申请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等方面合作项目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城市建设学部副主任、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负责人陈艳艳教授对俄罗斯交通基础设施专家团队,以及各位与会同仁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陈主任简要介绍了城建学部和交通学科基本概况、发展历程及主要研究方向,并期待与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等俄罗斯高校共同探索中俄高校合作模式。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副校长、交通学院院长伊万诺夫.大彼林教授表示,顿河国立技术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在学校师资、学科设置、研究方向、服务首都和地方社会发展与交通行业提升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契合度,未来肯定能从不同的层面促进双方在人次培养、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务实合作。双方同意,后续将进一步推动签订北京工业大学与顿河国立技术大学两校在土木与交通基础设施等相关领域的合作备忘录(MOU)。

在随后的学术交流环节,来自于俄罗斯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莫斯科大学的伊万诺夫.大彼林、蒂拉图良.阿尔乔姆、格里戈里耶娃.伊亚.尤里耶芙娜、米尔尼.阿纳托利.尤里耶维奇、尼科连科.丹尼斯.亚历山德罗维奇等5位教授分别从俄罗斯联邦交通领域最新发展方向、提高道路基础设施服役耐久性、高速公路运维阶段空气污染评估与控制、土体在动态荷载下力学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
城建学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张志清、韩艳、王超、李海舰等几位教授分别围绕城市交通规划与智能管理、“科技冬奥”路面设计施工关键技术、车路协同预警系统应用、道路建设污染物排放影响等方面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最后双方还对未来聚焦绿色智慧的交通系统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养技术等前沿方向达成了研究共识与合作意向。研讨会后,俄罗斯专家代表团还参观了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协同创新平台等相关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未来,城市建设学部将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对外合作,通过学术研讨、师生访学、研学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持续支持学科发展和影响力提升。

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莫斯科大学),于1755年由沙皇俄国教育家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倡议并创办,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研究型高等院校,欧洲顶尖、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国际公立大学论坛、欧洲首都大学联盟、欧洲大学协会成员,也是现今俄罗斯最大的教学、科研、文化中心。该校与圣彼得堡大学、新西伯利亚大学、托木斯克大学构成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四所最高殿堂。莫斯科大学成立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有1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莫斯科大学共有23个系,15个教学和学术中心,11个科学研究所,在莫斯科大学工作着4300名教授和教师,4800名研究员,其中7800人拥有博士学位,有167人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顿河国立技术大学(Don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坐落于顿河畔罗斯托夫市,始建于1930年,其前身为北高加索农业机械学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沿革,学校先后更名为罗斯托夫机器制造学院、顿河国立技术大学。经过9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型高水平大学,是俄罗斯联邦南部最大的大学。具有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历教育,学科涵盖文、理、工、农、经、管等各大学科门类。其中,应用经济学、管理学、冶金、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水产学,化学,生物工程等14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文/王婷、王超
图/王婷
审核/陈艳艳、翁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