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北京工业大学荣获中国钢结构协会2021年度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发布日期:2021-10-14   来源:     点击量:

10月12日,2021年中国钢结构大会暨八届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以及“中国钢结构协会2021年度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我校张爱林教授牵头,刘学春教授、姜子钦教授、陈学森老师作为主要完成人共同完成的“预应力钢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项目荣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奖最高奖项-科学技术奖特等奖。项目完成单位为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坚宜佳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和北京建筑大学。刘学春教授还荣获“中国钢结构协会2021年度钢结构杰出人才奖”。

该项目在国家科技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聚焦预应力钢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创新基础研究,同时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创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任务对预应力钢结构的重大需求,主要创新成果包括自主研发多种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新体系、多种型号预应力装配式风电组合塔架钢结构新体系、多种自复位耗能支撑、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高层钢框架减震体系及多种节点连接构造、最大尺度Galfan钢绞线拉索及捻制设备,建立基于性能目标全过程分析的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项目获得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37项,发表论文38篇,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成功解决了国家大气污染治理需求的超大跨度封闭工业料场、绿色新能源发展需求的超高预应力装配式风电组合塔架、建筑工业化需求的多高层预应力装配式钢结构防震性能提升等关键科学问题,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应用于160余项工程,实现大直径Galfan钢绞线国产化批量生产,科技进步促进作用和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经济效益共计9.5亿元。

刘学春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两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SCI/EI检索5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0多项,参编国家标准《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湖南省《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技术规程》,指导多名学生获得全国钢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北京市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等。